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书中文网 www.zw5.net,最快更新蚁贼最新章节!

    骆永明到的平壤海港,谢过了商船,下的船来,远近观望。  ﹤

    虽然元旦才过,还在新年里边,这海港内外却丝毫也不冷清。樯桅如林,白帆如云。粗略一眼看过,少说停泊了有数十条的大小船只。有的离岸较远,不时见有水手在船板上行走;有的临岸较近,或搭了板子、或用小船来往,正在装、卸货物。人很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其中,有穿戴较好的,或绫罗绸缎,或狐裘缓带,保养不错,眉眼中透露出精明,一看就知,此等人必为商船的管事。

    不过,既为港口,人群里自然还是以劳力为主。有说高丽语言的,也有说汉话的。说汉话的人中,又有语调生硬,听来怪怪的,大约本为高丽人,才学说汉话不久。一个个大呼小叫,脚步飞快,或扛着麻袋包裹、或用小车推送。大冷的天,全都是汗水淋淋。

    夹杂在商船管事与劳力之间,间或又有穿戴吏员服饰的人。有的在与管事沟通,有的在指挥劳力搬运。这些人,骆永明当然也知道,应该就是平壤船舶司的僚属。他缓步行在人群中,边走边看。

    两个多月前,他就是从这里随军渡海去的益都。较之两月前,港口似无大的变化。走不多远,因他穿的是军服,有船舶司的吏员注意到了他,快步迎上,作个揖,说道:“作揖,大哥。从哪里来?”

    正好有辆手推车经过,骆永明侧身让开,也回个礼,答道:“俺从益都来。”

    “如今哪里去?”

    “俺往平壤去。”

    “这港口来往的都是商船。大哥搭了商船来,不知是为公事?还是为私事?”

    “却是为公事而来。”

    那吏员一听,很热情,隔了人群,往东边一指,道:“大哥既为公事来,却是用不着俺们船舶司了。您往那边去,不用转弯,直着走,瞧见那处红色的屋檐房顶了么?便是朝鲜分枢密院在这里设置的官衙。一为统调港口驻军,二来,即也专为接待因公而来的军爷们。”

    骆永明打量那吏员,看他模样,分明不似汉人。高丽人有一种典型的长相,板子脸、塌鼻梁、小眼睛,眼深而凹陷。若是没见过高丽人的,或许分不清高丽人与汉人的区别,骆永明久在朝鲜,却是能分辨清楚。

    他听这吏员汉话说的甚是流利,字正腔圆,半分没有高丽人的口音,有些奇怪,问道:“你莫不是高丽人么?”

    “大哥好眼力,俺正是丽人。”

    “你是丽人,却怎么汉儿语言说的好?”

    那吏员一笑,颇为自豪,说道:“大哥你却不知,俺家里长辈有曾去过内地走商的,打小,就教过俺说汉话。自燕王西来,恢复了我中华衣冠,又在各地置办的皆有学校。俺也又曾在学堂上学过文书来。”

    “噢?原来有家学,上过学堂。”骆永明暗自点头,心道:“难怪看他谈吐,颇为文雅。”问道,“在学堂里,你学过甚么书来?”

    “《论语》、《孟子》,《小学》也有读过。”

    骆永明心中清楚。邓舍为提倡汉话,在原高丽地区施行了种种的措施。类如:凡学会说汉话,不管务农、经商、入仕,都有优惠。务农的,减轻田赋;经商的,减少纳税;入仕的,也更容易得到提拔。

    这些措施,对高丽的影响很深。对高丽人来说,他们用的本就是汉字。也有不少人原本就会说一点汉话,尤其在达官贵人中,这种现象最为常见,这本就是地位的象征。因此,学起汉话来,他们没有心理上的抵触。

    再加上经济、政治上的各项优惠,各地的汉文学堂十分的兴旺。

    邓舍又有规定,小孩儿学说汉话,可以免费、或者少收费;大人学,便需要交钱。像这个吏员,家中经商,有资财,就可以去汉文学堂上学。然而,多数的民间百姓却没这个余钱,但是他们又想学会汉话,以此来得到经济上的优惠、减省赋税的缴纳,又该怎么办呢?

    由此,便又产生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特别在一些乡村地方。往往孩童在村塾学了汉话回来,家里的长辈又跟着孩童去学。农闲垂暮之时,四野闻听汉声。

    地方上皆有定期的汉话考试,由儒学提举司统一安排,这是免费的。凡高丽人自认为学的差不多了,便可以前去应试。最低等的汉话考试,不要求认字,会说就行。过了关的,给凭证,再到缴纳赋税时,把凭证拿出,就能享受优惠。诱之以利,人人争先。据儒学提举司的统计,距离第一期的汉话考试才过去了一年多,应试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十几万。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学说汉话分有两种大的类型,一种去学堂,一种间接学习。放在眼前来说,这吏员和码头上会说汉话的劳力便是此两种例子之典型表现。

    这吏员,乃是从成人学堂中学出来的。而劳力中,那些说汉话生硬的,十有**,便是跟着自家孩子学来的。在南高丽,这类的现象还较为少见。在朝鲜,在平壤,邓舍根基稳固,汉化已深,非常的普遍。

    就优惠措施来讲,又是分有等次的。

    过了低等考试的,给一个优惠措施;过了中等考试的,又给一个更优惠的措施;过了高等考试的,最为优惠。并且,这个优惠措施也不是一直都给的,有个时限。一次性,只给三年。三年之后,然后再说。

    那么,就又有个问题。虽说暂时只在三年中减免赋税,积少成多,会不会影响政府的收入?也不会。为什么?

    一者,不可能所有的高丽人同时都学会汉话,分开来,一批一批地学会,已经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影响。二则,高丽原有的赋税很高,重重盘剥之下,十收五六、十收七八的都是寻常可见。为得民心,本就该减免赋税。如今加上学说汉话的条件,其实一举两得。

    有关优惠的种种举措,表面上的措施,骆永明知道。内在的深意,他不见得会懂。也不须赘言。

    当下,骆永明称赞,说道:“听你说话音正,倒是把俺都比下去了。又读过《论语》、《孟子》,想来汉话的高等考试,你也就早就过了吧?”

    那吏员却是谦虚,说道:“汉话的高等考试,俺虽早已过了。但是比起大哥,‘音正’两字实不敢当。汉、丽本为一家,我丽人既为箕子之民,托庇燕王兴王师,恢复了中华衣冠,学汉话理所当然,值不得大哥夸口。

    “况且,俺虽没什么学问,也晓得这丽人语言只能用在朝鲜、南韩,好比地方之方言,去的辽东便一句话也对不得。大哥从益都来,自燕王渡海,益都也已成为我海东之土。普天之下,莫不汉儿语言。大哥您说,这汉话不学成么?不管从道理,抑或从实用来看,汉话都不得不学。不学汉话,寸步难行;不学汉话,更是无以为华夏之民。”

    骆永明心道:“瞧不出一个小吏,也有这等见识。”

    两人说的投机,这吏员主动前头引路,带了骆永明来到朝鲜分院办事处的所在地。他人头很熟,上下打招呼,很快,骆永明就办好了手续。分院里有现成的车、马,照顾骆永明残疾,给他了一辆马车。又征询他的意见,也没进城,与那吏员话别之后,直接往讲武学堂去了。

    讲武学堂在平壤城外,距离城池不近,赶到地方,夜幕已然降临。

    此时的学堂已经与初建成时大不一样了。初建成时,除了负责戍卫的驻军,几无人来。现如今,隔了大老远,骆永明就看到一片灯火辉煌。正碰上学生放了晚课,才到的学校门口,放眼看去,占地极广的校园一眼看不到边,中间人来人往,到处都是英姿勃的军人,川流不息。

    骆永明打了马车回去,在校门口站了会儿。又是激动,又是不安。激动,为心愿得偿;不安,为害怕自己水平不够。

    他抬起头,看了看门口两侧的对联,一边写的是:“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一边写的是:“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两联之上,有斗大的八个大字:“海东讲武初级学堂。”他早就听闻,此是为邓舍亲笔题写。借助火把灯笼的光芒,这八个字,越显得雄迈豪壮。恍惚间,竟好似能通过字迹,看出一番金戈铁马、睥睨天下的气势。

    学校门口,有守卫的军卒。

    邓舍曾有严令,校区左近,非是军人,无有公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