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若不是斗越椒被一箭射死,这场政变还不知道鹿死谁手,为了防止大权旁落,令楚王室的军政权完全服务于王权,楚庄王决定在令尹一职上搞点小动作——架空令尹,找个自己能够控制的人。
楚庄王物色的这个人是他的兄弟,叫做沈尹子桱(jìng),这个人有个特点——听话、忠心,让他干什么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干,平时也很循规蹈矩,没有多少宏图大志,唯一的爱好就是胡侃闲聊。
和善于聊天的沈尹子桱在一起,楚庄王也不寂寞,经常整天整夜废寝忘食地听他瞎吹。王后樊姬见状也为其感到高兴,但时间久了也察觉异样,便问楚庄王沈尹子桱如何,楚庄王大喜道:“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
樊姬听后故作镇静,然后忍不住掩口大笑,对楚庄王说道:“据我了解,沈尹子桱只能算是一个聪明人,但说到贤能,恐怕还算不上。”楚庄王听后十分疑惑,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
樊姬收起笑容,严肃的说道:“我听说虞丘子(沈尹子桱)担任令尹以来,没有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就推荐自己的子弟或同族来填补朝廷职位空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是蔽君而塞贤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所以我笑你认人不识。”
樊姬一番话说的楚庄王大为惊讶,仔细思量感觉确实如此。次日一早,楚庄王将心中疑惑告知沈尹子桱,沈尹子桱听完楚庄王的话,抓头挠腮,目赤脸红,显得十分难堪,对楚庄王表示自己干了几年,确实不是令尹的料,羞愧难当之下,向楚庄王推荐了一个人——蔿贾之子,蔿敖。
蔿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以字立氏,又称为孙叔敖(áo)。
虽然孙叔敖的父亲蔿贾在楚国先后做过工尹、司马这样的大官,但蔿贾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又在若敖氏的排挤下已然家道中落,又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年幼的孙叔敖从小就跟着母亲在家乡期思县(今期思镇)生活。
在中学我们背过孟子所写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文中载“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举于海”中的“海”这个字,中学老师教我们的是“(隐居于)海滨”的意思,楚史学家觉得“海”表达的是“荒晦绝远之地”之意,还有人认为“海”是“淮”的误写,但是我有不一样的理解。
结合孙叔敖的一生,我认为“海”指的是他的一种能力——治水,因为治水能力突出,被沈尹子桱牢牢的记住了这个人,从而向楚庄王推荐(“虞邱相进之于楚庄王”)。
期思县临近淮水之南,居于大别山北麓,属淮水上游一带,地势落差达到惊人的174米,一旦暴雨来袭,上游的洪水将如猛虎般迅速落冲中下游平原,并在平原之上四处溢漫,导致无数人无家可归,随之而来的更是易子而食、饿殍遍野,惨不忍睹的场景让孙叔敖从小就树立起治理淮水的志向。
长大后的孙叔敖在时任工尹的父亲的帮助下,召集人手,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yú)娄灌区(期思陂),在史河上游修建水陂塘,将大别山上来水通过水藤结瓜式的期思陂流入泉河,这项牛刀小试的利民工程不仅有效遏制了水患,还使得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灌溉有了保证,使的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后世又称期思雩(yú)娄灌区为“百里不求天灌区”。
楚庄王深知一国水利对于强国之利害,经沈尹子桱这么一介绍,觉得这小子不错啊,挺有能力的,于是拜孙叔敖为令尹,主楚国军政大权(“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淮南子·人间训》)。
当时楚国的国土虽大,但是大多处于山区丘陵地区,水系要么过于集中,要么干脆没有,适宜耕种的低洼土地少之又少,走马上任的孙叔敖似乎对军政大权没多大兴趣,立刻化身水利专家,“于楚之境内,下膏泽,兴水利”,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去。
在“基建狂魔”的东奔西跑下,楚国先后治理了南部的沮水、漳水以及北部的汝水,修建了大大小小各种堤坝、水库,使得这些地区既防下游水涝,又供上游灌溉,造福了周围百姓。
然而孙叔敖是一个不满足现状的人,他同他爹蔿贾一样,是一个执著的人,他爹立志扳倒若敖氏,不惜性命也要还一个政治清明的楚国;孙叔敖也是一样,不过他的目标和与人斗的父亲不一样,他的目标更高远——治理(楚境)淮河。
五代时的伏滔在《正淮论》里这样评论过寿阳(今寿县):“彼寿阳者,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龙泉之陂,良畴万顷……”寿县除了地理位置重要外,水利条件优越更让人刮目相看,其中的“龙泉之陂”,正是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我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芍陂(quèbēi),这是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大项目。
芍陂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其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地势落差达到16米,虽然没有上游落差大,但是此地雨季悠悠绵长,梅雨时节基本上能下完全年的雨,所以在芍陂没修建之前,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农业生产大受影响,经常性的颗粒无收,导致民不聊生,而当时这里是楚国的北疆的农业区,粮食生产的好坏,对楚国的边防安定、军粮供应关系极大。
孙叔敖根据当时的地形特点,巧妙地利用了当地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面低洼的地势状况,在淠河之东、瓦埠湖之西的长方形地带,组织百姓用土料、砂、砂砾、石料等材料,将众多的天然湖泊圈集成塘,并在四周筑堤成堰,引积石山、龙穴山、龙池山和淠河之水入陂,形成周长约二十五公里,面积约三十四平方公里,下控淠东平原,蓄水近七千万立方的长方形大型水库。
今人认为,芍陂工程选址科学,布局合理,治水理念和水平远超当下,使寿春一带农田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成为了楚国最大的粮食出产地之一,为繁荣楚国经济和屯田积谷济军,起到了一定作用,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干脆把都城都迁到了寿春。
借淮河古道泄洪,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