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二书资料来源广泛,单是标明出处的史料就有、、、、、、、、、、、、等七十余种。
最后是,编撰者是钱士馨,因为他晚年在北京,亲眼目睹李自成进京,所以记载的都是他本人亲见的,抑或是作者听相关事件的亲历者讲述的史实。
那么问题来了。
我想问一问读者大大们,他曹化淳一个前朝的太监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能让顺治进士谷应泰、江左遗民谈迁、教书先生计六奇,和闯军进城亲历者钱士馨,
分别在顺治十五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九年和顺治十年不约而同地一起污蔑他呢?
而且谷应泰的那本后来是被编进的。
倘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当真像表面上一面为曹化淳一而再、再而三地平反,一面屡次给曹家后人皇恩殊荣。
那为甚么在“文字狱”最厉害的康雍乾三朝,都没有一位皇帝下令销毁明末清初史料中关于曹化淳开门迎闯军的“不实之词”呢?
再说回,我认为乾隆七年编撰的这本县志如此美化曹化淳是有原因的。
一是因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有的宗族制度,会让一些地方在文字记录上特别优待美化一些名人。
包括现在的一些网页地方志也会有这种现象,在写到自己家乡的名人的时候,即使这个名人在正史里面是一位名声不大好的奸臣,但是地方志依然会挑这个人好的一面写。
二是因为曹化淳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他那个曹氏家族在清朝受到了康熙皇帝的优待。
比如曹化淳的次兄,曹化雨的后人曹传,就与康熙皇帝关系匪浅,甚至康熙出行到了武清地界时,也会与曹传见面。
曹传的儿子翰林院编修曹涵也受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后来雍正元年还当上了的纂修官。
而且康熙皇帝还曾经亲笔题匾赠予曹家,被曹家奉若传家之宝,悬挂在了曹家祖坟前院的大门口,以此来彰显曹家的圣宠。
由于那块匾额是康熙皇帝所赐,其权威性在清朝无与伦比,许多官员途经武清县时,都要下马拜匾。
后来曹涵当上了清朝的官之后,还重新选址,在武清县东马圈镇附近占了一片约一千亩土地,作为曹家坟莹,当地称之为“曹坟”。
而且曹氏家族不但儿子在清朝都有出息,女儿也都嫁得很好。
曹化淳的侄孙女后来嫁了沧州张氏,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之后嫁给了河间纪家,又生了的主编者之一纪昀。
里提到曹化淳也是堂堂正正,丝毫不像是有甚么“文字狱”的样子:“先外祖母言,曹化淳死,其家以前明玉带殉。越数年,墓前恒见一白蛇。墓为水啮,棺坏朽,改葬之日,他珍物俱在,视玉带则亡矣。”
如果“曹化淳开门迎闯军是东林党污蔑”这一说法成立的话,在清朝就变成了——
乾隆朝那个大名鼎鼎的纪晓岚在喊曹化淳侄孙女为外祖母,又在有满朝上下经历严酷“文字狱”的情况下,
不顾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对曹氏家族的殊恩与重用,
非要附和前朝的东林党人,在修撰时往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监曹化淳身上泼脏水。
而且不仅是他纪晓岚一个人泼,是清朝三百六十多位编撰的高官学者集体附和晚明东林党,一齐往在康熙元年去世的曹化淳身上泼脏水。
曹化淳运气也是真的好。
清朝前期文字狱严查明史私史时,竟然还能顺利地让后代传抄及,极力为自己辩诬,家人该做官的做官,该嫁人的嫁人,该生纪晓岚就生纪晓岚,一丁点儿影响都没有。
后来大清亡了之后,隔了四百多年,还能在各种明末中充当效忠于崇祯皇帝的正面人物,拳打东林脚踢勋贵,一个为崇祯皇帝修墓的请求能吃了四百多年福利还没吃尽,果然不愧为崇祯皇帝当年最宠信的司礼监秉笔。
“曹化淳开京城城门迎闯王”的问题就解释到这里,接下去男主依然会觉得是曹化淳开门迎的闯王。
我想说的重点是,以男主的视角来看,公公们开门迎闯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因为宦官这个群体在封建社会中也是被皇权压迫的一环,就像男主在第二卷第三十七章里认为的一样,
曹化淳开门迎闯王不是背叛了大明,而是他当时已然决定要和人民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