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现在秦国遗留下的残余风俗,仍然还没有更改,抛弃礼义,舍弃廉耻风俗,一天比一天严重,可所谓每月发展而每年都不同了。做事之前先考虑并不考虑能不能做,只考虑能不能求取好处,现在甚至有人杀害自己父亲兄弟了。
而朝廷大臣只把郡县地方官员不在规定期限内向朝廷上交统计文书作为重大问题,至于风俗流失,世俗败坏,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耳闻目睹没有引起注意,以为是当然罢了。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让天下人改变心意而向往正道是沧桑,又不是才智平庸的官吏所能做到的。才智平庸的官吏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文字、筐箧而不知大体。陛下自己又不忧虑这些事,私下为陛下感到惋惜!
怎么不现在制定治理国家的制度,让君像君,臣像臣,上下有差别,父亲六亲各自得到合适的地位。这制度一旦确定,世世代代常享安定,而后世君王有了遵循准则了;如果制度不确定,是如同行船渡江河中心没有了系船之绳和船桨,江河中流而遭受风波,一定会翻船了。可为之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此事了。
“夏朝、殷商、周朝作为天子都数十世,秦朝为天子只有二世就灭亡了。人的本性互相不是很远,为什么夏商周三代君王有德政维持长期统治而秦国没有德政而暴虐呢?其中原因是可以知晓的。
古代天子,太子从婴儿的时候,就接受道德礼义,有司官员身穿礼服整齐严肃,会面南郊举行礼仪,经过宫殿则下车,经过宗庙则小步快走,所以太子为婴儿时候,已经接受教育。
到了儿童时有见识,过去成王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有召公做他的太保,周公做他的太傅,太公做他的太师。
保的职责是保护太子身体安全,傅的职责是辅导太子德义,师的职责是教育训练太子智慧,这是三公的职责。
同时还为太子设置三少,都是上大夫,称为少保、少傅、少师,他们的职责是与太子一同生活,为太子做出榜样。
所以太子在幼年时期便获得了并于仁义道德的知识。三公、三少固然明白用孝、仁、礼、义辅导训练太子,驱赶心术不正之人,不让太子见到恶行,于是都挑选天下正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见闻广博、有治理国家的方法的人用来辅佐太子,让与太子朝夕相处。
所以太子从出生而见到都是正事,听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都是正人。一直与正人在一起太子思想和行为不能不正,就好像生长在齐国的人不能不说齐国话一样;经常与不正直的人相处,就会变成为不正直的人,就像生长在楚国的人不能不说楚国话一样。所以选择太子喜欢吃的东西,一定先为他传授学业,然后才给他吃;选择太子高兴玩的东西,一定先要他完成练习任务,然后才让他玩。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少年时成长受天性的影响,习惯是自然形成的。
等到太子年龄稍大,懂得妃匹女色的时候,便送他到学馆学习。学馆,就是朝廷贵族子弟就读的馆舍。《学礼》上说:“帝入东学,学习尊重父母,崇尚仁爱,于是有了亲疏次序,把恩德推及到平民百姓;帝入南学,学习尊重老人,崇尚诚实,于是有了长幼差别,百姓也不相欺;帝入西学,学习尊重贤人,崇尚恩德,于是由圣贤和有智慧的人出任官职,功业不被遗弃;帝入北学,学习尊重显贵,崇尚爵位,于是有了贵人和贱人的等级差别,下级不敢越权犯上;帝入太学,跟着老师学习道德原则,学习之后就到太傅那里接受考试,太傅处罚他的锗误,匡正他不完善的地方,于是品德和智慧都得以增长,治国的道理也就获得了。这五学既然已经被帝王掌握,那么黎民百姓就可以通过教化和睦相处了。”等到太子成年举行了冠礼,免除了太保太傅的严格管束,便又有负责记过的史官,有负责进食的宰夫,负责进善言的人站在旌旗下面提醒,负责劝谏戒恶的人把他的恶行记录在木板上,那些敢谏的人还可以击鼓警戒。盲人史官背诵古诗相劝,乐工弹奏规劝的曲调,大夫进献计谋,士人传达人民的言论。
人的成长伴随着智慧的提高,习俗随着教化形成。所以行为符合要求而不愧于心;教化与心思一同成熟,所以合乎道义如同天性。
夏、商、周三代时期的礼仪规定:春天早晨要迎接日出,秋天日落的时候要迎接夕月,这是用来弘扬敬道的办法;春季和秋季人学时,教室里坐着国家元老,帝王要拿着醯,亲自馈赠给他们,这是用来弘扬孝道的办法;出门远行则在车马上配上铃铛,慢行则符台《采齐》的音律,快走则符合《肆夏》的音节,这是用来掌握节度的办法;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活着便不杀它吃,听到过它的叫声便不吃它的肉,因此远离厨房,这是长施恩惠,并且弘扬仁德的办法。
夏商周三代君王之所以维持长久,因为其辅佐太子有这齐全教育系统。等到秦国而不然,让赵高辅佐胡亥而教胡亥断案判刑,胡亥学习的内容,不是斩杀,就是割掉人的鼻子,则夷灭人的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