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书中文网 www.zw5.net,最快更新覆清1796最新章节!

    广东十三行,同文行。

    城外炮声隆隆,同文行里,广东十三行中的广利行卢观恒、怡和行伍秉钧、义成行叶上林此刻正忧心忡忡的来回焦急渡步着。

    主位上,同文行老板,十三行总商潘有度却在优哉游哉的品着茶,丝毫不见一丝慌张。

    去年,总商蔡世文经营失败自杀,潘有度担任总商一职。

    商从商朝来,商人、商品、商业,都源于上古的商朝,早在殷商时代,老祖先骨子里的经商天分就被激发了出来,也让商人跃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它名义上专管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实际上税收营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揽的项目,其中包括代办报关纳税,商品同购销买卖等业务。

    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开放海禁之初,并没有设置专营外贸商行。

    翌年广东政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

    同年四月,两广总督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祯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共同商议,将国内商税和海关贸易货税分为住税和行税两类。

    住税征收对象是本省内陆交易一切落地货物,由税课司征收;行税征收对象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由粤海关征收。

    为此,建立相应的两类商行,以分别经理贸易税饷。前者称金丝行,后者称洋货行即十三行。

    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了,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行商因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而深受外商欢迎。

    后来行商家数变动不定,少则四家,多时二十多家,其真正名号是“外洋行”,但“十三行”始终是成为这个商人团队约定俗成的称谓。

    到乾隆二十二年,大清闭关锁国,一口通商,仅留广州为对外通商港口,而十三行成了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

    乾隆二十五年,洋商潘振成等九家向粤海关请求成立公行,该行具有亦官亦商的职能。

    乾隆三十五年,公行裁撤,众商皆分行各办,直到乾隆四十七年,公行制度才最后确立下来。

    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

    洋货十三行在创建时,广东官府规定它是经营进口洋货和出口土货,包括广货、琼货等的中介贸易商行,最初指定洋货十三行经营的贸易对象,实际包括外洋、本港和海南三部分内容。

    为了整顿洋行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外商的直接管理,清廷于乾隆十年从广州二十多家行商中选择殷实者五家为保商,建立保商制度。

    保商的责任是承保外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和纳税等事,承销进口洋货,采办出口丝茶,为外商提供仓库住房,代雇通商工役。

    保商对于承保的外国商船货物因享有优先的权利,在其他分销货物的行商交不出进口货税时,必须先行垫付,凡外商有向官府交涉禀报的事,责令保商通事代为转递,并负责约束外商不法行为。

    到了如今,十三行的潘、伍、卢、叶四大行商,潘有度、卢观恒、伍秉均、叶上林家族号称“广州四大富商”,其家产总和比清廷的国库收入还要多,是货真价实的“富可敌国”。

    洋行巨头之一潘氏家族的豪华庄园临广州珠江而筑,堂皇气派,钦差大臣、总督巡抚及外国使节常常在这里会晤。

    伍家豪宅与潘园交相辉映,是一处大型的园林建筑,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媲美。

    十三行商人中,排行第二的广利行的老板卢观恒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超级富豪,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40岁时仍无妻室。

    也许是时来运转,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帮人看店的小伙计卢观恒成了外商的贸易中介,十数年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广利行的老板,拥有千万家财,是新会历史上最大的富翁,也是如今清朝全国最大的富商之一。

    见潘有度丝毫不着急,叶上林上前焦急的躬身拍打着手说道:“哎呦总商大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心思在这儿喝茶啊,您就说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吧?”

    潘有度见状笑了笑,不慌不忙的放下茶杯后才慢吞吞的说道:“慌什么,谁来了还不是一样的需要洋行,诸位放心,我们又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我可是听说了,讨虏军收缴的都是平时欺压百姓的豪绅地主的家产。”

    顿了顿,潘有度接着道:“我们手中的土地的确多了些,等讨虏军进了城,分了地,恐怕我们也找不人来给我们耕种了,既如此,还不如索性把这个包袱丢出去,以此还可以讨得他们的好感。”

    叶上林闻言眉头一皱,随即顿时又松了一口气,无他,他起家才一年多。

    叶上林是广东南海人,十三行义成行的创办者,一位白手起家的富豪。他走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富商潘振承的同文行当账房先生,相当于财务总监。

    不要小看这份工作,在官府指定承接外贸业务的“十三行”里,潘振承的同文行是翘楚,平台高、现金流充足。

    在这样的企业供职,起点高,见识广,在这里,他跟不少行商、外商和官员搭得上话,混得很熟、

    叶上林是一位有想法有闯劲的人,在乾隆五十七年,他离开同文行准备独闯天下。

    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又没有行商执照,他只好跟一位名叫石中和的行商合伙做外贸生意。

    只过了三年,石中和就因资金链断裂,无力还债而破产。叶上林也跟着惹上了麻烦,来家讨债的人多达数百,根本接待不过来,而家里的库存早已空空。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以前的好人缘帮了大忙。有外商出手相助,资助了一笔钱,帮他还掉了几笔催逼最紧的欠债。

    第二年,叶上林的生意好转,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创办了义成行,开始独立发展,很快,义成行拿到了行商执照,加入了十三行行商之列。

    所以,严格来说,叶上林真正起家才一年多,手中的土地本就没有多少,就算到时捐献出去,对他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想到这儿,叶上林顿时感觉一身轻松,随即也做到一旁端起茶杯开始慢悠悠的品起了茶。

    “呲溜~,嗯,好茶,好茶!”

    一旁的卢观恒见状,顿时没好气的白了叶上林一眼后,随即也安心的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卢观恒发达后,一直乐善好施,曾捐田七百余亩为石头卢族义学、义仓经费;捐田五百余亩以新会全县义学、义仓经费。

    经潘有度这么一说,卢观恒发现自己也是跟着瞎担心了,土地嘛,无所谓了。

    但是一旁的伍秉钧见状,顿时急了:“我说诸位,咱们手中的土地可是我们拼搏半生得来的,你们就真的甘愿就这样交出去了?”

    听到伍秉钧的话,卢观恒、叶上林二人没有接话,叶上林是因为手中没有多少土地,卢观恒则是没那么在乎。

    潘有度见状,顿时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土地嘛,够家里耕种就行了,留再多还不是得荒废了。”

    伍秉钧闻言,张了张嘴正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

    正在这时,其弟伍秉鉴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先是对其他三人见了一礼后才对伍秉钧说道:“大哥,威尔先生求见。”

    闻言,伍秉钧顿时眉头一皱,颇为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知道了,让他等着,我一会儿就回去。”

    “好。”伍秉鉴见状连忙应了一声后便转身离开了。

    见状,潘有度起身拱了拱手说道:“伍兄,恕我直言,有些路,该断就断了吧!”

    “唉~”伍秉钧闻言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后说道:“多谢总商大人提醒,我就先告辞了。”

    说罢,伍秉钧分别朝三人拱了拱手后,便转身离去了。

    看着伍秉钧离开的背影,潘有度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后对卢观恒、叶上林二人说道:“我们都还好,他们伍家恐怕逃不过此劫了。”

    “哦?”叶上林闻言顿时眉头一皱,不解的问道:“总商大人何出此言?”

    潘有度摇了摇头言简意赅的苦笑着说道:“烟土!”

    “什么?”

    二人闻言顿时一惊,卢观恒更是直接不可置信的站起身来问道:“总商大人是说,伍家在贩卖烟土?”

    “倒不是他家主动要贩卖。”潘有度摇了摇头,道:“据我所知,伍家的怡和行向来都是做正经生意,茶叶贸易则是最主要的经营内容,但有些由伍家担保来华进行贸易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在货物中夹带鸦片。”

    “但是,”说着,潘有度抿了抿嘴后接着道:“但是啊,他们应该也知道,只是他们采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