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书中文网 www.zw5.net,最快更新铁骑之宿命的对决最新章节!

    雁门关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十二边州,参加了这场战役的各边州守将,把参加战役的骑兵们当成了种子教官,还把他们和精选出来的各级年轻军官送到新军大营参加冬训。雁门关的新军大营实际上成了培养军事指挥人才,传播新式战法的军事学院。当然和后世的军事院校是没法比的,后世的军校学生有巨量的历史经验积累,还有横向的交流,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很容易就培养出合格的基层指挥员。大燕所处的时代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就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李乘风很重视这个工作,领着弟子们跟各边州选送的将士们不断的交流切磋,燕翔的笔记装满了书箱。龙兴云也派来很多书吏参与到对这些用血换来的经验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很快一册册编辑整理好的

    名为《平戎武略》的书籍发放到各级军官手中,成为他们今后指挥对北戎作战的理论指导。书中概括的总结了历次对北戎作战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结合雁门关大捷提出了新的作战思想,详细讲述了新的作战方式。全书囊括了战略部署、战役指挥、情报搜集、战术运用、后勤保障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部极为珍贵的系统化的军事教材。主持编纂的就是李乘风和他的得意弟子燕翔,编辑校订的是大儒陈九龄和当今太子殿下。从这时候开始,那些平时打死都不愿意提笔写字的将军校尉们,老老实实的仔细研读《平戎武略》,用拿惯刀枪的手笨拙的捏着毛笔,认真的写着心得体会。李乘风看到这个情景,心有所动。干脆腾出一大片营房,开始教授这些基层军官们军事谋略,课本就是《平戎武略》。人太多了老李忙不过来,于是司马大将军、叶志超大将军、凌冲将军、十二边州的守将轮番上阵讲述自己戎马半生的所有经验,讲的是滔滔不绝,听的是如痴如醉。后来,大将军们发现自己喜欢上当老师了。欣喜之余写信给自己的老伙计们显摆,结果惹事了。惊动了那些处于休养状态的老杀才们,这些已经致仕的老将军们闲的就剩下钓鱼喂鸟了,军略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授,这是有制度章法的。所以有些老将军们的智慧经验和军事思想就随着他们埋入黄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现在好了有这么个机会岂能放过。于是这帮老杀才们拉帮结伙的来到雁门关,把司马炎、叶志超、凌冲和十二边州守将们骂的狗血喷头,有脾气暴躁的还用脚踹,无他有这么好的事儿不早说,不知道爷几个闲的蛋疼吗,没一个孝顺孩子。司马炎、叶志超、凌冲和十二边州守将们挨骂挨踹还不敢还嘴,陪着笑脸挨个给赔罪,没办法都是叔叔大爷辈的挨骂挨踹你就忍着吧。李乘风乐的找不着北了,这帮老家伙个个都是宝贝呀,必须好好利用,不把他们肚子的好东西掏干净都不行。老李好容易劝住这帮老将军们,老杀才们可不敢这么对待李乘风,这可是老上级了。一个两个拍着胸脯向老李表决心,绝不藏私,一定好好教导这帮不成器玩意儿。于是,老杀才们立刻上岗,忘我的投入到了忽悠,呃,是教育新一代军人的伟大事业当中。这帮老将军很满意,渴了有人端茶、累了有人搬椅子、闲了就叫来一帮子校尉将军啥的,开始讲述自己的光辉战绩,旁边还有人记录,手痒痒了就跑到训练场上调教一帮子新兵。这个效果可谓是爆炸性的。新兵和基层将校们往常只是听说过的这些自己万分崇拜的老将军们,如今就站在自己的身边,亲自教导怎么拼杀、怎么组阵、怎么结成战斗小组对抗等等等等。那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军的士气和战术素养,基层军官的组织指挥能力呈几何数字直线上升。每日里新军大营里杀声震天,脚步铿锵。新军面貌日日更新,强军姿态尽显无疑。随着这些老将军们的经验被总结整理出来,《平戎武略》被不断的完善丰富在原有基础上细分出了《骑兵要略》、《步兵要略》、《斥候要略》、《攻坚要略》、《防守要略》等等。《平戎武略》真正成了集千年来军事思想于大成的军事百科全书。隆盛帝知道此事后大笔一挥把老李组织的这个教学基地直接命名为“大燕帝国皇家讲武堂雁门关分院”。隆盛帝自任校长,老李为祭酒(副校长)众位老将军为教授。同时在奉天开始筹建“大燕帝国皇家讲武堂”作为专门培养帝国军事人才的地方。也就是说从今后,大燕帝国的军官们可以和那些文官门一样以天子门生自居。隆盛帝还命十六卫大将军轮流到雁门关分院授课,抽调十六卫中的年轻将领分批到雁门关汲取经验。为此老李专门开办了大燕版的高级军官研修班开始授课。

    大将军司马炎是幸福的,看着一天强似一天的新军司马炎心中满是自豪,这骂这踹挨的值啊。他唯一觉得有点憋屈的是每到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自己身后坐着一溜国公大将军,还都是长辈,弄得司马大将军连帅位都不敢坐,只好站着开会。李乘风见此就把老将军们集合到一起组成了一支参谋团,从此以后大燕各军都设立了参谋团,专职负责情报收集预判,制定作战方案等工作,效果极为明显,燕军的快速反应能力飞速提高,于是参谋制度从此流传千年至今。

    《平戎武略》这部书一经刊印成册就引起了隆盛帝和朝中重臣们的高度重视,书稿被收入皇宫文华殿珍藏。每本书都是由皇宫大内组织能工巧匠印制成册,每一个得到这本书的人都必须登记在册,均被严厉警告不得私自授予他人。隆盛帝还专门下旨:《平戎武略》无旨不可转手他人、他国,违者以叛国罪论处,斩立决,诛九族。这是为了防止这些军事思想的精华流入敌对势力之手而采取的保护措施。武官们当然是人手一册了,文官们除了几位身居高位的相国,其他人就没有了。当文官们看着武将们拿着书在自己面前显摆的时候,文官们很不服气,打仗比不过武将们,没理由写书也比不过这帮武夫,这可是文官们最擅长的领域。于是乎,一册册书稿雪片般的送到隆盛帝这里。什么《农经总要》、《百工恪物》、《算学概论》、《百草药典》、《文华总集》等等,这些都是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文化于一体的上乘之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隆盛帝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火速召集太师陈九龄、太子龙兴云回京主持编纂校订这些书籍,要求一定要编出一部传承万代的旷世奇书。在太子龙兴云的请求下,辽王龙兴国也协助太子参与编纂此书,隆盛帝召准。

    隆盛帝还下旨从全国召集那些名家大儒以客卿的身份参与到编辑校对工作中来。俗话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这些名家大儒,品格高雅,可以视金钱如粪土,弃高位如弊履,但是要他名传千古、万世流芳呢?怕是会不请自到,趋之若鹜。事实也是如此,由一国之君下旨,当今太子主持,当今大儒负责编纂编辑一部旷世奇书的事情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一时间,那些隐居的名家大儒不管接没接到征召令都带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纷纷前往奉天。这是彰显千年文华的盛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