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政治上,崇祯皇帝的大臣们依旧每日过着争权夺利打仗扯皮的日子。崇祯刚刚登基,在手段上还是稍显稚嫩了些,而且因为他的童年很不美好,所以让他的心理产生了一点点阴暗,虽然他表面上不说,但是心里却将那些大臣全记在了心里,只等将来有一天自己能够控制住皇权之后再来秋后算账。
而李承也在与崇祯沟通交流的书信中多次提到了让皇帝开辟浮山周围沿海一带为特区。崇祯对于李承在浮山搞的发展也是极为眼红,在多次与朝臣扯皮无果后,某一日崇祯被气的在早朝直接当着大臣的面拂袖而去,然后从宫中下了一道中旨,划灵山胶州两卫归浮山卫下辖,任命李承为浮山卫指挥使,册封李承为正三品昭勇将军、从三品轻车都尉。并令宫中制造局连夜打造了一把宝剑,赐名为天子剑,由宣旨太监一并携带赐予李承,那意思就是见剑如见天子,给了李承先斩后奏的特权。
一道圣旨下来,把满朝文武百官吓得不轻,一个小小的卫所指挥使,竟然封了三品大员的官职,虽然三品武官见了同样是三品的文官照样得恭恭敬敬的叫声大人,可这事还真是开国以来头一遭,于礼不合啊。一部分清流派在下朝之后就三三两两的凑在一块打算入宫表忠心,劝解皇上收回成命。结果任他们跪了一天一夜,连皇上的人都没见着,最后还是一个小太监跑出来传了一道皇帝口谕,那意思就是:“朕已经决定了,在说了,你们不是常常告诫朕作为大明天子不能朝令夕改吗?这次朕就不改了,众位爱卿早点回家洗洗睡吧。”
到头来目的没达成,还被皇帝噎的面红耳赤,无奈之下只能灰溜溜的往家赶,一路上不断感叹皇帝越来越难控制了……
李承当初是想把灵山、胶州、鳌山全部划进这个特区的,但是后来李固国建议暂时只划灵山和胶州两卫,因为鳌山到浮山的距离和两卫比起来还是太远了,从浮山到鳌山坐船顺风的时候还得将近一天的时间,而从浮山去胶州,再拐个弯去灵山,半天就够了。太远了李固国也怕万一有突发情况会让浮山两头无法兼顾,到时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李承想了想,李固国说的确实有道理,于是便只要了灵山和胶州两卫。胶州离自己近,比起来,灵山不但稍远些,而且城池十分破旧,城内基本是土路,城墙也有多处坍塌,于是李承就把灵山卫作为了当初答应帮助白莲教复制浮山城的基地。
浮山城创城初期的一些经验丰富十分忠诚的老手下,也都被李承派到了灵山卫,负责建造城池。灵山卫是绝对不会拱手让给白莲教的,而且,如果自己拿大明朝的卫所来和白莲教做交易的事情一旦走漏风声,就算他和崇祯是胜似手足的好基友,也跑不了受到来自朝堂的巨大压力,甚至有毁了自己的基业的风险。毕竟白莲教可是在当初太祖皇帝钦定的“十大黑社会组织团伙”榜中排名第二,第一是明教。既然上了黑名单,那基本就没有洗白的希望了,李承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慢慢同化吸收这个遍及全国的庞大组织。
本来白莲教对于李承派遣自己的心腹手下到灵山卫很不满,但是李承向白莲圣母说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白莲教妥协了,默认了李承的行为。
“浮山模式”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是要有钱,只要有钱,其他的都有了。而钱是通过贸易赚来的,在白莲教屡次碰壁最终赔的血本无归之后,在李承的建议下,以李承租借白莲教情报人员的费用来入股李承的贸易商行,只不过这五年租借费两千余万两白银也才占股两成,大头还是李承的,整个商行规模实在是太庞大了,亿万身家投进去大概可能会激起一层波浪吧。
入股之后,灵山卫商业由李承负责,每年白莲教可以分得贸易额的百分之二,其中六成要用来建设城市、发展公共事业以及支持其他产业,其余四成由白莲教自行分配。
此时躺在大同都指挥使衙门后厢房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李承,将此前的事情在脑海中慢慢过了一遍。自己来到这里差不多有一年半了,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产业遍地麾下几十万百姓,自己这一路走的简直就是顺风顺水,基本没遇到什么大的坎坷。
而且现在自己也应皇帝要求出兵勤王,打了几次完胜的战斗,无论是军心还是士兵的士气,都已经到了最高点。接下来灭亡后金鞑子也是时间问题,蒙古各游牧部落更不用说,早晚都得被虎贲军踏平了。那等这些对大明虎视眈眈充满了威胁的外敌都消灭了之后呢?自己该怎么做?是做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还是做一个皇室背后的脊梁骨,经商练兵变革来扶持皇室呢?
带着让人心烦意乱的困扰,李承沉沉的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