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章 工业券和黄牛党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张薄薄的纸,通过铅活字排版之后,用油墨印刷,以每五天出版一期的频率,被送往各处州县。
这就是南中商报。
南中商报上面刊登的文章,除了推广各类农业科技之外,大多是各种各样的公文通知,和宣传南中军的各项政策措施,于不经意间潜移默化的完成了对民众的教育和启蒙。
崇祯五年五月的第三期南中商报上,除了刊登了夏粮征收价格之外,还刊登了所谓的工业券的票样。
这张不起眼的报纸,很快便在南中军各地引发了热cháo。
挑着新谷的农民吴永海,一边汗流浃背的向最近的一处粮食收购点奔去,一边还口中不住的喝骂着自己的儿子和几个土人雇工。
“干伊娘诶!还在那里磨磨蹭蹭的!早上没有吃饱饭吗?!”
吴家的大儿子口中嘟囔了一句,只得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水,紧走了几步跟上父亲的步伐,还不忘督促几名土人雇工,“走快些!莫要吃饭的时候一个顶二个,干活的时候二个不敌一个!”
七八个人挑着担子,赶着两部牛车急匆匆的来到了设在距离几座村寨都相对比较近的粮食收购点,这个收购点上高高挂起了揭帖,“本号受将军府特许,负责夏粮收购!以市价三倍收粮油!”
几个粮行的伙计也是在门口跑前跑后的张罗着,为排队等候粜米的农户送上热茶,“您要是远路来的,我们里面备了些点心米线之类的,不嫌简慢的话,您可以进去用一点。”
几个粮户从用竹木稻草搭成的棚子里背着鼓鼓囊囊的钱搭子同粮行的伙计有说有笑的走了出来,
有同吴永海相识的便过来打招呼。
“老吴!也来粜米啊!”
“就是就是!你倒是来的早啊!”
“哪里的事啊!这不是才卖了一半,家里人手少,运不了这许多的粮食,家里还有不少油菜籽,也打算一起买了,也好起新屋!”
一边同吴永海打着招呼,一边有那好事的掀开盛满稻谷的箩筐,打量着箩筐里那金灿灿的稻谷。
“老吴,你这稻谷不错,按照官家的啥子质量标准,至少是二等的稻谷了!”
“什么质量标准?”吴永海有些奇怪,以往粜米,都是只要看是否饱满,是否干燥,别的似乎管得不那么多。
“老梁,说说什么新的章程了?”
老梁倒也爽快,放下手里捻着的几颗稻谷,“老吴,你和我种的一样,都是籼米。都是出的米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
口中说着,脚下步子不停,将吴永海拉到了草棚前的一处公示栏前,那里贴着一张布告,布告下面用一张长条桌子摆放着几个盘子,盘子里盛满了今年的新米。
“喏,这是今年的新米标准样本,还有,上面的条文是新米的质量标准明细规定。”
同往年的稻米收购相比,今年的稻米倒也没有什么新的花样,只是在稻米的质量标准上,除了出糙米率之外,增加了整精米率指标。所谓的整精米,便是糙米再次加工碾磨成精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四分之三以上该指示不因等级而异,是对等级内稻谷的最低要求。统一规定为籼稻不得低于一半,粳稻不得低于六成。
除此之外,便是统一了水分和质量要求。虽然仍按照早、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等5种分类,但不再按早、晚种植季节和南、北方地区分别制定不同水分和质量指标。占据种植比例最大的籼稻在南中军区域内执行统一的水分、质量指标,粳稻也是执行统一的水分、质量指标。总体来说是比原标准要求严格了。
“各类稻谷以出糙率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一等稻谷出糙米率为七成,二等稻谷出糙米率为六成,三等为五成。籼米分为五级,照整精米率计算标准,其中,一级籼稻出精米率为五成,二级为四成七,三级为四成五,四级为四成。。。。。”
吴永海的二儿子结结巴巴的把告示念了一遍,念完了,他将目光投向自己的老爹,希望老爹能够给出一点指示。
“老吴。我看你的这点稻谷不错,至少是二级籼米的标准!”老梁给了吴永海强有力的支持,鼓励了他的信心。
“就是!咱的粮食可是精心侍弄的!还能评差了?!”
果然,轮到吴家父子售粮的时候,当粮行的伙计用长长的取样槽,(熟铁打制的,类似于一柄三棱刺刀,但是内部是空的,方便对粮米取样。)刺入麻布粮袋里,轻轻的将取样槽拔出,将内中的粮米样本交给负责定级评审的师傅。
粮行的人验过了稻米的含水率或者是干燥程度,对于稻谷的等级给了一个不错的评价,“介乎于一级和二级之间,如果您在家的时候再多筛查几次,便是铁定的一级稻谷了!”
听了粮行伙计带有些遗憾可惜的口吻,吴永海心中虽然悔得肠子都要青了,但是表面上却还是一脸平静,“没啥,这不是头一年吗,回头到了秋天的稻子下来就有经验了!”
“好叫您知晓,如今市面上的一般米商收购价格是三分一担的码头价,他们的价钱想必您老也知道,虽然不高,但是不看含水量等指标。您的这一百多石稻谷,大多是介乎于一级和二级之间。一级稻谷的收购价照将军府的告示,是三倍于市场价,也就是在一钱之内,二级稻谷的比一级的小小的低一些,八分银子一石。您的这个谷子,我们几个人会商了一下啊,觉得给您八分二厘,您意下如何?”
八分二厘银子,一百零七石稻谷,那就是八两七钱多银子和工业券,算算怎么都是划算的。
吴永海很是果决的一拍大腿,“好!卖了!”
那粮行的伙计依旧是满脸笑容的将吴永海领到了账房桌子前,交给了那里正在忙不迭的数着银元和一张张工业券的账房先生。
“先生,结账。”
吴永海和两个儿子将售粮的收据和等级鉴定结果等几张文书递了过去,那先生低头看了看,又抬起头向吴永海询问了一句,“卖了多少粮食?”
“先生,我家卖了一百零七石。”
“好。照着上头的规定,一半给付现银,一半给付工业券,您家的粮食应该给付您八两七钱七分四厘银子和工业券。”
那账房先生手脚麻利的在算盘上拨弄了一番,便报出了应该付给吴家的粮款。这个数字,在方才的路上吴永海已经和大儿子核对了两遍,丝毫不差。
账房先生数出了四枚银元,正当要数铜钱的时候,吴永海一把按住了先生的手。
“先生,能不能商量一下?”
账房先生警觉的看了吴永海一眼,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个脸上略带着几分狡猾的农民,虽说看上去不是什么能够和憨厚朴实等词汇挂钩的样子,但也不算是歹人。
“什么事情?”
账房先生不动声色的将被吴永海按住的双手抽了出来,悄悄的伸到桌子底下,那下面藏着一根报警用的绳子,与隔壁棚子里悬挂的那个大铜铃相连接,一旦有事情,拉动这根绳子,转眼之间就有几条大汉扑来,将企图肇事者按到在地。
“银元我们收了,这通宝就算了吧?能不能都给工业券,马上家里要有些事情,给老大讨亲需要这些东西。”
账房先生心中悄悄的擦了一把冷汗,该死!好险!差点就把这爷三个当成企图打劫粮行的歹人了!
心里骂着,手里的活计丝毫没有停下,将手中的木杆蘸水笔伸到墨水瓶中,沾了点墨水,开始在账本上抄录下吴永海一家的售粮收据上的号码,以备日后稽查,
蘸水笔最初是采用木质的柄,铜质的活动笔头,可以更换,虽然说因为没有笔囊无法保存墨水,只能通过笔尖的凸凹小片内保存上一两滴墨水,写几个字就得蘸点墨水。常常出现写到某个笔画比较多的字时候半个字也要往瓶里蘸点墨水,接着再继续写。但是同毛笔相比较对于书写环境、条件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而且写出的笔画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既流畅,又有毛笔的笔锋,看起来别有韵味。。
吴家老大也是使用这种蘸水笔的老手,看了一眼先生在账簿上写的几行字,“兹有七海村吴永海售粮一百零七石,粮款八两七钱七分四厘。本人提出收取四元银元,余额完全以工业券支付。”不由得赞叹一声,“先生好字!”
“嗨!说什么好字,这笔写的是快了,而且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用。但是就是写不多少便要换一次笔尖!”
“就是!但是,我学堂的先生也说,自来甘蔗没有两头甜的!”
两个人互相客套了几句,那账房先生将面额一千文和五百文、一百文不等的一把工业券数给了吴家父子。
手里攥着一把折算面值将近五两的工业券,父子三人兴冲冲的走出了粮行。
没有走出三十余步,身后忽然听有人在呼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